地址:河南省正阳县君乐宝大道与崇德街交叉口(新院区);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南环路中段北侧(老院区);
电话:0396-2767120
邮箱:zyxzyybgs@163.com

脱肛是直肠黏膜、肛管、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。其特点是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。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。脱肛之名首出《神农本草经》,晋•皇甫谧《针灸甲乙经》说:“脱肛者,肛门脱出也”,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直肠脱垂的命名。在隋代《诸病源候论•痢病诸候•脱肛候》中指出:“脱肛者,肛门脱出也。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为。肛门为大肠之候,大肠虚而伤于寒痢,其气下冲,则肛门脱出。因谓脱肛也。”对本病作了形象的论述。
下面由肛肠科何磊主任给大家
讲一讲
有关脱肛疾病
今日医师
何磊
何磊 主治医师,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会员、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、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委员、驻马店市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、驻马店市创面修复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委员、正阳县中医院肛肠科主任,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,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专业至今二十余年,曾在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肠镜,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肛肠专科疾病,临床经验丰富;并发表多篇论文。对肛肠科常见病、多发病做到诊断明确、辨证施治,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相结合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;对肛肠科疑难杂症如:“藏毛窦、高位复杂瘘”等疾病做到中西医结合,以求根治;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好评。
脱肛是怎样形成的?
1. 中医病因病机
小儿气血未旺,老年人气血衰退,中气不足,或妇女分娩用力耗气,气血亏损,以及慢性泻痢、习惯性便秘、长期咳嗽均易导致气虚下陷,固摄失司,以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。
2. 西医学病因病理
直肠脱垂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,与下列因素有关。
(1)解剖因素:小儿骶骨弯曲度较浅,直肠呈垂直状,并且盆底支持组织发育不全。成人因直肠前陷凹处腹膜反折过低。
(2)盆底组织软弱,营养不良,年老衰弱易发生盆底肛提肌薄弱乏力。多次分娩、手术、外伤损伤直肠肛门肌肉或神经等使直肠周围组织固定、支持作用减弱。固定不力。
(3)腹压增加;长期便秘,排尿困难,慢性腹泻,慢性支气管炎,前列腺肥大,尿道狭窄等因素均可使腹压增加。
(4)其他:直肠息肉、内痔反复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,引起直肠黏膜脱出。
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,即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。
滑动疝学说:认为直肠脱垂是由于腹腔压力增高和盆底组织松弛,子宫直肠陷凹或膀胱直肠陷凹处的直肠前壁被迫向下推移,将直肠前整压入直肠壶腹,最后经肛门脱出。
肠套叠学说: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,若腹压增加或盆底松弛,固定部位也松驰,使直乙交界处的乙状结肠发生套叠,套叠部分不断下移最终使直肠向肛门脱出。
直肠脱垂有部分脱垂和完全脱垂两种。前者仅是直肠下端黏膜脱出,通常长度为2~3cm,一般在7cm 以内。脱出部位为两层黏膜,脱垂的黏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间隙,脱出黏膜呈放射状。后者则为直肠全层脱出。严重者直肠、肛管均可翻出肛门外,通常长度常超过10cm,脱出部分为两层肠壁折叠,脱出黏膜呈环形状。直肠指检发现肛门口扩大、肛管括约肌松弛无力,当肛管尚未脱出时,肛门与脱出物之间呈环形深沟。脱出之黏膜可发生炎症、糜烂、溃疡、出血甚至嵌顿坏死。严重者因肛管括约肌持续性、被动性伸展松弛,可发生肛门失禁,从而加重脱垂。婴幼儿直肠脱垂多为不全性脱垂,多数在5岁前可自愈。成人直肠脱垂,若产生脱垂因素不能去除,脱垂会逐渐加重。
脱肛的诊断及与其它疾病的区别?
1. 诊断
(1)临床表现
多见于幼儿、老年人、久病体弱者及身高瘦弱者。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次分娩等因素,发病率高于男性。临床上起病多缓慢,无明显全身症状,早期便后有黏膜从肛门脱出,便后能自行还纳,以后渐渐不能自然回复,须手托或平卧方能复位。日久失治,致使直肠各层组织向下移位,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,甚至咳嗽、蹲下或行走时也可脱出。
患者常有大便不尽和大便不畅,或出现下腹部坠痛,腰部、腹股沟及两侧下肢有酸胀和沉重感觉。因直肠黏膜反复脱出暴露在外,常发生充血、水肿、糜烂、出血,故肛门可流出黏液,刺激肛周皮肤,可引起瘙痒。
(2)查体
可见肛门呈散开状,指检常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,收缩力减弱。肛门镜可看到直肠内黏膜折叠。
(3)分度
直肠脱垂可分为三度:
一度脱垂:为直肠黏膜脱出,脱出物淡红色,长3~5cm,触之柔软,无弹性,不易出血,便后可自行回纳。
二度脱垂:为直肠全层脱出,脱出物长5~10cm,呈圆锥状,淡红色,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壁。触之较厚;有弹性。肛门松弛,便后有时用手回复。
三度脱垂: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,长达10cm以上,呈圆柱形,触之很厚,肛门松弛无力。
2. 鉴别诊断
内痔脱出应与一度直肠脱垂鉴别。内痔脱出时核分颗脱出,无环状黏膜皱壁,黯红色或青紫色,容易出血。
怎样治疗脱肛呢?
分内、外药物治疗、针灸、注射和手术治疗。内、外药物及针灸治疗可以增强盆腔内的张力,增强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。对一度直肠脱垂,尤其对儿童可收到较好疗效。但对于二、三度直肠脱垂仅能改善症状,很难彻底治愈。注射与手术治疗主要是使直肠与周围组织或直肠各层组织粘连固定,使直肠不再下脱。
1. 辨证论治(1) 内治
①脾虚气陷证
证候:便时肛内肿物脱出,轻重程度不一,色淡红;伴有肛门坠胀,大便带血,神疲乏力,食欲不振,甚则头昏耳鸣,腰膝酸软,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治法:补气升提,收敛固涩。
方药:补中益气汤加减。脱垂较重而不能自行还纳者,宜重用升麻、柴胡、党参、黄芪;腰酸耳鸣者,加山萸肉、覆盆子、诃子。
②湿热下注证
证候:肛内肿物脱出,色紫黯或深红,甚则表面溃破、糜烂,肛门坠痛,肛内指检有灼热感;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治法:清热利湿。
方药:萆薢渗湿汤加减。出血多者,加地榆、槐花、侧柏炭。
(2)外治
①熏洗:以苦参汤加石榴皮、枯矾、五倍子煎水熏洗,每天2次。
②外敷:以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。
2. 其他疗法(1)注射法
将药液注入直肠黏膜下层或直肠周围,使分离的直肠黏膜与肌层粘连固定,或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。
①黏膜下注射法
此法分为黏膜下层点状注射法和柱状注射法两种。
适应证:一、二度直肠脱垂,以一度直肠脱垂效果最好。
禁忌证:直肠炎、腹泻、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者。
药物:6%~8%明矾注射液。
②直肠周围注射法
适应证:二、三度直肠脱垂。
禁忌证:肠炎、腹泻、肛门周围急性炎症者。
药物:6%~8%明矾注射液。
术前准备:术前晚上和术前各灌肠1次。
(2)复位法
直肠脱出后应尽快及时复位,以避免脱出黏膜或直肠发生充血、水肿,甚则嵌顿、绞窄、糜烂、坏死,给复位带来困难。
①儿童脱垂复位法:患者俯卧于术者膝上,以手指缓慢地将脱出的直肠纳入肛门内,清洁肛周皮肤;稍大的儿童可采用膝胸位按同法复位。然后压以纱布垫,用吊带固定于肛门两侧,阻止肛门下移。
②直肠全层脱垂复位法:取侧卧位,用手指压迫脱垂的顶端,持续加压,手指应随脱出的直肠进入肛门,使脱垂的直肠复位。若脱出较长,脱出部分发生充血水肿,用一般方法不能复位时,应在局麻下进行复位。
(3)手术疗法
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多采用手术疗法,方法很多,其优缺点、复发率各异。经腹部、会阴途径应用较多。
(4)针灸
①体针及电针:取穴长强、百会、足三里、承山、八髎、提肛穴。
②梅花针:在肛门周围外括约肌部位点刺。
(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及时删除)
肛肠科团队
我院肛肠科成立于1996年,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现有医护人员10余人、病床22张、设备先进、技术精湛的专业科室;并于2018年底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结成“驻马店市肛肠疾病专科联盟”,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与影响力。
科室设有肛肠综合治疗仪、全自动熏洗椅、红外线治疗仪、日产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等先进设备。主治:内痔、外痔、混合痔、肛裂、肛瘘、肛周脓肿、肛乳头瘤、脱肛、直肠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腹泻、便秘等疾病,并大力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:利用艾灸、耳针解除患者术后疼痛;利用中药熏洗及红外线照射减少分泌物,促进肉芽生长,这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应用,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,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与好评。
所以,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,爱岗敬业,务实创新,以一流的环境,一流的质量,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。
肛肠科位于新院区住院楼八楼
咨询电话:0396—2767192
素材提供:肛肠科 杨桃桃
正阳中医院网站页面排版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,如有雷同、纯属巧合。具体病因及症状请来院咨询相关医师,以医生实际处方为准
正阳县中医院新院区地址:河南正阳县君乐宝大道与崇德街交叉口;老院区地址:河南正阳县南环路中段北侧原县计生委东20米;
新院区总值班:18439791408;老院区总值班:13723071308;院办公室:0396-2767396;院监察室:0396-2767053;新院区医保办:0396-2767110
Copyright @2023 正阳县中医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
豫ICP备2020025177号 正阳县中医院